教會需要甚麼?


最近參加一個宣教課程,談及如何「作主門徒」,從中得到不少反省和啟發,願與大家分享一些領受,究竟「教會需要甚麼?」

教會需要「相信」

耶穌(對馬大)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嗎?」(約翰福音 11:40)

我們的學習模式都是重視「理性分析」的教育,重視經驗、驗証和結果。所以,雖然在聖經中常常提到先知、主耶穌和門徒,多次施行神蹟、醫治、趕鬼等等超乎理性之事,但是我們心底卻總有點抗拒,不太相信這種「超自然」神的作為是否今天也會發生。例如:或許我們會感到害怕,如果為對象禱告祈求得醫治卻不能治好,怕會被冠以「騙徒」之名誘騙對方信耶穌,亦怕因此令自己和主的名受損。所以為別人祈禱時,都可能選擇「穩陣地」只祈求病者得平安和信心(得上天堂的救恩)之類。可惜的是,此種想法卻可能攔阻我們,相信神給我們的屬靈權柄的應許(馬可福音1617-18),而失卻了我們可以憑主給的勇氣,相信能按著「主在聖經所應許的」去祈求。在此,我不是鼓吹「靠祈禱必成功」的講法。的而且確,當我們面對一些難解的生活問題,主都有祂最好的安排和美意,未必會如我們所願的去成就,祈禱也不是「控制神」去達成和滿足人的慾望。所以,祈禱的重點不是在於「結果(功效)」,而是在於有否「憑信心」,以禱告去經歷神,並且觀看神在過程中,祂的作為和奇妙的安排,而學懂得神的心意而感恩!

「信的人必有神蹟隨着他們,就是奉我的名趕鬼;說新方言; 手能拿蛇;若喝了甚麼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馬可福音1617-18)

教會需要「休息」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詩篇4610)

詩篇4610原文的意思可以譯作「你們要放輕鬆,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列邦中受尊崇,在遍地也受尊崇。」經文中的「休息」,是指放鬆、變弱、安靜、聽任、放棄、讓他走等含意。總的意思是「讓神作主」而不要「讓人()自己作主」,在此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作者「可拉的後裔」,作為「過來人」的一族人(民數記161-40),從祖先的罪行致險些滅族的事件中得到啟發,勸戒人們需要求變,認清位份而降回「受造物」的位置,讓神重新介入我們的生活和生命中,學習交托。這也在乎我們的「意願」和「察覺」,我們或可能因為對現實中有太多的不滿,而落入長久的批評控訴、恐懼失去、沒有盼望,「笑容」及「忙碌」背後長久的情緒抑壓,已不知不覺地陷入「不信」之中,求主憐憫幫助我們!

教會需要「使命」

沒有異象(或譯:默示) ,民就放肆; 惟遵守律法的,便為有福。(箴言 29:18)

談到「不常有默示」 (撒母耳記上31),你會否想起神呼召童子撒母耳的時期呢?那段時間神的子民以色列人已經離棄了神,神卻深愛他們。每次當以色列人在水深火熱之中向神呼求,神都興起士師拯救以色列人脫險。但後來,以色列人卻厭棄神,催逼祭司撒母耳為他們立王(撒母耳記上84-9)。在這裡我們需要問個問題:為何那段時間神不對以色列民說話呢?在經文中神說,因他們常常離棄不聽從神的吩咐。當時神只向仍持守聖潔並遵從神吩咐的撒母耳講說話。以色列人自恃是「信仰選民」,即使他們沉溺放肆地犯罪,以為神也最後都一定會幫助他們。最終淪落到強大的以色國也有亡國的一刻,以色列民要面對最沉痛的教訓。這對我們作基督徒的可有提醒呢?倘若我們只埋首於種種「解決不了」的教會煩瑣問題,不自覺地「閉門造車」,忘記了神給我們的大使命,這樣也會面對更巨大的損失,就是:因遵從大使命,隨之而來有的應許之福「神的同在」(馬太福音28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