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還愛」的信仰群體


有否聽過「刺蝟的兩難」(Hedgehog's dilemma)嗎?

一群刺蝟在寒冷的天氣裡,擠擁在一起彼此靠近取暖,不至凍死。但是當牠們靠近碰在一起時,又感受到對方的刺,痛得使牠們必須分開,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是者分開又靠近,靠近又分開的兩難困境中,直到找到彼此之間可以接受、舒適的距離。

      

叔本華及弗洛伊德都曾應用此故事,來描述他們對於「人和他人」建立人際關係的看法。儘管出於好意,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常伴隨著對彼此的傷害。

基督徒之間的人際關係,會否因著相信同一位神而能夠減少磨擦、衝突、傷害呢?

保羅教導說:「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作主;你們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且要存感謝的心。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裡,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無論做甚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他感謝父神。」(歌羅西書3:12-17

保羅提到我們既然是「神所揀選的,是聖潔、蒙愛的人」,這是應當活出各種美德的理由。神揀選我們的目的,是叫我們過聖潔的生活,將祂的榮美,祂的生命表現出來。我們既蒙了揀選,作了神的選民,就該有經文提及的德性,才跟神選民的身分相稱。

「存」就是穿上的意思。我們既成為神的選民,在基督裡的新生命就是要脫去舊人,除去「淫亂、污穢、邪情、惡慾和貪心」;穿上新人,就是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和忍耐」,並以愛心來貫穿上述的德行。有了上述的基礎,當遇到弟兄姊妹間有嫌隙發生時,就能以包容和饒恕,彼此認罪、接納、復和。

為何會有「嫌隙」的發生?人與人之間相處時宜有磨擦、衝突、意見不同,因而逐漸產生不滿、猜疑、不信任;甚至產生惡感、仇怨。當弟兄姊妹間有嫌隙發生時,應該如何處理呢?

『保羅兩次提到「彼此」,強調「嫌隙」是需要雙方一齊去解決的。

「包容」和修版譯作「容忍」,原文帶有「以耐性、包容去處理問題」的意思。所以信徒之間不能只「容忍」著「嫌隙」的存在,而需要以耐性著力處理事情。

「嫌隙」既是要雙方一齊以耐性去面對,人不能一面倒地只要求被傷害者寬宏大量地饒恕對方。若是雙方的事情,傷害或被傷害者也要主動向對方道歉,才能達成「真正的饒恕」。然後,在「彼此」的前提下效法耶穌饒恕人的方法「彼此饒恕」,因為在「饒恕的過程中,被傷害的未必可以即時接納對方的道歉,也需要另一方「饒恕」那被傷害的不「容忍」的行為。

從這角度看,若一方不是先道歉,另一方是很難真切去饒恕;也不能解開被傷害者內心的鬱結。神也要求我們先認罪,祂才赦免;這提醒我們:我們難道比神更神聖,能夠不需要對方的道歉而可以饒恕嗎?』[1]

「一切都是出於神;祂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這就是神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藉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神的義。」(哥林多後書5:18-21

明白到「復和」的必要性是因雙方之間起初友善和好的關係受到破壞而產生的,當「嫌隙」出現,關係需要修補時,往往勸喻他人或要求自己在「饒恕」的功課上容易,但踏出「道歉之步」卻甚是困難;確實需要不斷的禱告,從主而來的勇氣和憐憫。但若能這樣遵行聖經的教導,體現彼此相愛,在主裡追求復和,將這託付我們的道理踐行出來,這確是榮神益人的美好見證。

願基督的平安在我們心裡作主,被聖靈感召連於元首基督。阿們!



[1] 《連於基督走窄路—歌羅西書識析讀》曾思瀚著,蘇慧中等譯 ,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