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的麥穗
很久前曾在報章上看過一則故事,撰文是 李焯芬,故事題目是「空空的麥穗」,故事的主角是一位農夫,他是一位虔誠的教徒。他雖然努力耕耘,但卻往往因天災而導致收成欠豐。於是,他就虔誠向上帝懇求,期盼在上帝的庇蔭下,除了在來年風調雨順外,更期望莊稼農作物不受冰霜蟲害、水災旱災所侵,好讓他能享平穩豐盛的秋收。結果如何呢?
上帝應允了他的祈求,在其後一年間,農夫所處的農莊一帶真的沒有任何天然災害發生。農夫看著自己所種的小麥每棵都能健康成長,實教他喜不自勝,他心底期待今秋有豐富的收成。然而,到了收割的季節,滿懷希望的農夫竟發現麥穗裡什麼也沒有,全是空空如也。這些看來長得甚為美好的小麥,竟然沒有結出麥粒來。農夫對此大為驚訝,於是跑去跟上帝理論,說:「上帝啊!這究竟是甚麼一回事?」上帝看了一看,明白了,於是耐心向農夫解釋,說:「萬物的生長,乃至風霜雨露、冰雹蟲害、水災旱災,皆屬天然現象。小麥的成長,亦離不開這種種的天然現象。它們其實是小麥成長不可或缺的部份,離開了這些自然現象的考驗,小麥的成長就不會完整,麥穗裡也不會結出麥子來。」
雖然我不知道麥子是不是真的需要經歷磨煉才能結出豐實的子粒,但故事卻提醒我們再一次思考磨練對生命成長的影響。當嬰兒出生時,母親忍著十級疼痛、拼勁地把嬰孩生產出來;及至嬰孩呱呱落地,世上又迎來一個新的嬰孩。當細察嬰兒的成長,不難發現他們努力地突破各種不同的障礙,諸如:吸吮母乳、活動身軀、翻身轉背、扶物站立、蹣跚行路……在跌跌撞撞中開展人生的不同里程。作為父母的縱然害怕孩子在跌撞中受傷,亦只能從旁注視,最多只能儘量為孩子清除障礙,為孩子提供一個較安全的成長環境。假若諸事插手,或善意地為孩子排除萬難,結果可能適得其反,長遠會影響孩子面對逆境的態度和能力。
昔日我在學校事奉時,每年都要統籌及帶領全校小五學生福音營及小六學生畢業營。營會除了幫助孩子在信仰上成長外,亦要訓練孩子在離開父母、家傭的蔭庇呵護下學習自立。學生在三日的福音營或五天的畢業營中要依從大會的時間表來進行起居作息,學生要依時出席各項聚會及活動,又要分擔一些簡單營務,如:鋪床摺被、添飯抹枱、洗碗掃地…從而學習過群體、紀律及獨立的生活。我在營會中除了負責各項福音聚會外,亦要身兼舍監、訓導、輔導…等多職,實在非常勞累!但感恩亦有老師負責維持紀律,亦能在教會招募充足的年青人請假入營擔任導師,實是神的恩典!
過往我曾遇過有些家長向校方提出豁免孩子參加營會的申請,原因是他們憂慮孩子不習慣陌生的環境,又或憂心孩子未能照顧自己。面對如此情況,我們只能耐心地聆聽及解釋,講解營會的目的及各項安排,亦言明這是校方規定學生必須參與的活動。感恩的是家長們對校方的信任,亦願配合校方的安排,讓孩子離開家庭的保護傘,朝著獨立成長邁進新一步。
究竟孩子在外生活是怎樣的一回事?
營會中,有些孩子表現相當自立,但亦有不少孩子可能在家裡受到百般寵愛,自理能力欠佳。有些孩子平素上課時非常精乖聰慧,然而,當他們處理個人自理或行裝收拾時,卻有點惘然,或許,家人對他們的照顧實在太好了。多年來,我在學校帶領了十個營會,遇過不少難忘的經歷,其中一幕是孩子準備享用營舍第一頓午餐的情境……
入營當天清早,學生紛紛與送行的家長作出道別,就興高采烈地背著或拉著個人的行裝進入校園操場集合,經過集隊、點名、報告、禱告後,就乘車朝往營舍進發,經過約四、五十分鐘車程後終於抵達營地。進營後,例必有營地簡介及營會安排講解;之後,學生終可領取個人床舖枕頭,提著個人行裝尋找自己的房間、床位,待完成各項安頓已耗用了整個上午。此刻,各人已飢腸轆轆,存著焦急及好奇的心等候享用營舍中第一頓午餐,待我領完謝飯祈禱後,學生們就飛快拿著大湯碗及飯殼趕到盛著熱飯的電飯煲旁…誰料!學生竟圍著電飯煲不動,似乎有點不知所措,於是我上前查看,究竟發生什麼事?原來他們不知道如何用飯殼盛飯,真是把我嚇了一跳。我雖廚藝不精,但自小已被訓練為家人煮飯弄菜、洗衫抹地…真難想像十一、十二歲的孩子連盛飯也不會。後來,與其他老師談及此事,他們均說不足為奇,更有老師提及有些學生以為生果是方的(不是指方型西瓜),因為很多家長對孩子服事非常周到,常把生果切得方正供孩子享用,以致,孩子們竟不知道大部份的生果都是有皮、有核、更有不同的形狀。
我常想起聖經上的一句話:「人在幼年時負軛,這原是好的。」(耶利米書3:27)當我們回望過往的人生歲月時,曾否發現昔日的困難、低谷、挫折、失敗…已化作孕育我們生命成長的土壤呢?每次逆境均成為人生的一個考驗,我們就藉著大大小小的考驗,磨練著我們的心志、毅力和信心,塑造我們的生命。惟願我們靠賴上主的恩典和憐憫,跨勝人生不同的考驗,並能為祂結出豐盛結實的果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