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靈修嗎?」


在教會生活中,其中一個讓人不太想被問及的問題是︰「你有靈修嗎?近來靈命怎樣?」有人認為這問題比「近來有讀經嗎?」或「近來有禱告嗎?」更難回答。原因是只要我們仍有穩定的教會生活,都總會有機會和場景會與弟兄姊妹們一起讀經、一起禱告。不過當談到靈修時,因為我們普遍會認為這是屬於比較個人、內在的範疇,所以需要我們個人費力去追求和面對。


對於這種狀況,鄧紹光博士在他的著作《基督徒要思考的16個信仰日常:關於靈修、讀經、祈禱的二三事》寫道︰「靈修,並非純粹自了漢式的個人密契活動。在這條成聖的靈命修持、塑造或操練的道路上,並非只有個獨的旅人。」[1] 「自了漢」的意思,其實可以理解為「獨善其身」。換句話說,靈修的目的並非獨善其身、只為顧好自己「靈命」的面向,其實也有其「群體性」和「交往性」的面向。


1.           有一種命叫「靈命」?

可能我們都曾經有種自覺︰「我好耐無靈修,近來靈命唔太好。」使徒保羅在羅馬書89節寫道︰「如果神的靈住在你們裏面,你們就不屬肉體,而是屬聖靈了。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其實「靈命」的「好與壞」並非以靈修的次數累積來計算,「靈命」也不是我們生命的某一部分,而是因聖靈住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叫整個生命乃屬於聖靈的生命,從而屬於主耶穌基督。


這整全的生命觀,乃是我們作為基督徒的生活,是整全、不間斷、不可分割的,也並非某一時段。如此,「靈修」就是「屬於聖靈的生命的修持或操練」,除了某時刻的「靈修時間」,也是生命中每分秒的過程,以致在我們生活沒有忘記上帝。在聖靈的加力底下,叫我們能在生活中面對各種的抉擇、掙扎和挑戰,有力去活出上帝所喜悅的生活,讓我們的生命繼續並且更深地從屬於聖靈的引導,從而屬於主耶穌基督。


2.           靈修是個人修持?還是與神與人的交往?

在中華文化的影響下,不少人以為靈修是一種修心養性的操練。基督信仰的靈修,固然有對個人內在生命更新的向導,但是只有這個向導,容易落入靠自身努力的錯覺之中。關鍵在於靈修是否單是個人一己的事?單憑己力是否可以知道生命應該變成怎樣?換句話說,人若不認識上帝,認識這位「連我們頭髮也數過」的上帝,又怎能認識自己呢?


靈修就是認識上帝,不斷認識這位創造我們的生命主宰。但是我們怎可能認識上帝?約翰福音11418節告訴我們,「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一兒子的榮光。」「從來沒有人見過神,只有在父懷裏獨一的兒子將他表明出來。」感謝主耶穌,道成肉身的聖子耶穌,在我們中間把上帝顯明,讓我們可以藉著祂認識上帝。


耶穌基督拯救我們、呼召我們作門徒,除了要求我們個人的回應作門徒,祂也將我們加入祂的門徒群體中間。因此,我們在教會(門徒群體)生活和服侍的時候,需要彼此配搭,往往這就我們是操練忍耐、包容、和平、溫柔,正是在群體中操練靈性的機會。同時,也可能因我們的個性和菱角,使到弟兄姊妹忍耐、包容我們。無論如何,當我們相聚的時候,其實就是在群體的交往中、服事之中操練、塑造生命,這叫我們不單避免了個人主義式的操練,也沒有落入只有內在自我感覺良好,沒有外在的踐行。


3.           我要靈好修?

在這三次的《牧執心聲》中,和大家探討了「讀經、祈禱、靈修」的題目,其實非只於鼓勵我們「讀好經、祈好禱、靈好修」,而是盼望我們可以更新、看重上帝在基督裏藉著聖靈賜予我們這些的恩典。


羅雲.威廉斯的《知識的傷痕︰從新約到路德與十架約翰的靈修學史》寫道︰「信徒生命的目的,就是在與上帝的相似當中認識上帝。我們認識上帝,並不是作為一個主體透過概念把捉客體而是分有上帝之所是――你甚至可以更大膽地說,我們是分有上帝的『經歷』。我們是在十字架的憐憫中、並透過操練十字架的憐憫,才得以認識上帝;倘若我們在這點上與上帝相似,便可認識祂。」[2] 感謝主耶穌十字架的憐憫,讓我們能夠與祂有分,我們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



[1] 鄧紹光︰《基督徒要思考的16個信仰日常:關於靈修、讀經、祈禱的二三事》(香港︰基道,2018),頁12。

[2] 羅雲.威廉斯《知識的傷痕︰從新約到路德與十架約翰的靈修學史》,鄧元尉譯(台北︰校園,2015),頁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