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謙卑


(雅四6下)「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箴十八12)「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無論是中華文化又或西方傳統,謙卑都被視為良好和高尚的品格,然而在現今高舉個人主意的世代,謙卑已不再被重視,或被人錯誤扭曲和利用,我們每天都在極力爭取如何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獨特和優越性,而謙卑卻是要除去人的鋒芒,不刻意表露人的才華,活得與別人無異;可是平凡已被世人標籤為沒有特色、缺乏競爭力、失去存在感、無人關注的代號。儘管如此,謙卑在神眼中的價值卻從未改變,神由始至終所喜悅的是心懷謙卑的人,神要賞賜他們恩典,給予他們尊榮;反之,神看驕傲的人如同敵對者,敗壞是他們唯一的結局。聖經清楚告訴我們,謙卑不單是一項德行,更是人親近神必須具備的態度,沒有謙卑,靈性是不會成長的。


(賽五十七15)「因為那至高至上,永遠長存,名為聖者的如此說:『我住在至高至聖的所在,也與心靈痛悔謙卑的人同居,要使謙卑人的靈甦醒,也使痛悔人的心甦醒。』」


神告訴先知以賽亞,祂對謙卑的重視遠遠超過人的想像,神看至高至聖的所在,等同於痛悔謙卑者的心靈,神要與這樣的人同住。既然神如此看重謙卑,我們又有否認真地深思甚麼是謙卑?真誠地檢視自己是否心存謙卑?一個謙卑的人會有甚麼表現?他是怎樣去思考,怎樣去看待別人?人要怎樣才能使謙卑成長?


本篤(Benedict of Nursia, 480-547)被譽為西方隱修制度的始祖,同時是本篤會的會祖,他十分強調謙卑在人生命中的位置,而謙卑更是本篤靈修神學的核心和精髓,他在其著作《全德之梯》裡指出了謙卑的重要及其操練的進程,本篤認為謙卑共有十二級階梯[1],簡述如下。


第一級

對神時刻懷著敬畏之心。

第二級

以神的說話和吩咐作為行事準則,不隨從自己的慾望行事。

第三級

因著對神的愛,人能夠效法基督耶穌,聽命於牧長之下。

第四級

服從牧長時,就算遇上挫敗、無理或不公,人仍然安靜忍耐地順從,不灰心逃避。

第五級

願意將心中懷有的惡念和暗中犯下的過失,謙卑地向牧長表述。

第六級

甘心接受和滿足於最簡陋的事物,時刻承認自己是無用和不配的僕人。

第七級

全然承認自己的卑劣無能。

第八級

忠實地遵循會規,除此之外,不隨己意胡亂行事。

第九級

持守靜默,謹慎言語。

第十級

約束自己不隨便輕浮嬉笑。

第十一級

說話簡潔,柔和,謙恭,合理,不以言語嘲弄或傷害別人。

第十二級

無論是心思意念或言行舉止,由內而外自然地流露謙卑的品格。


今天我們要如此細緻地區分這十二級的謙卑實在是很困難的,但本篤對謙卑的探究、實踐和追求,卻值得我們去重視和思想。謙卑的起始點是人對神和對己的認識,人要深切認知神的至聖尊榮和人的卑微渺小,這是人必須要謙卑的基礎。然而,單只有認識仍是不足夠的,人在努力進深追求的同時,極需要靠賴三一神的恩典,將人所認知的轉化和植根在人的生命中,此時,人不用再單靠自己努力,艱苦地思考如何去激發內心的謙卑,或刻意地想像自身的卑劣,而是在神恩典的光照下,神的聖潔和人的骯髒已經如實地呈現在人的眼前。


唯有存著謙卑的心,這人才能活出具有謙卑的行動。雖然沒有謙卑生命的人,同樣可以有謙卑的外在表現,不過這些在人前所展示的謙卑表現,目的卻只是為了吸引別人注目,是良好形象的包裝,是自我彰顯的手段和工具。基督徒必須要小心,魔鬼最喜歡以假謙卑引誘主的門徒,使他們享樂於偽裝的屬靈生活中。真正的謙卑必須是真誠的,沒有虛假造作,是發自內心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