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事奉」


根據現時非常流行的ChatGPT (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事奉指的是以謙卑和敬畏的心來服事他人或上帝。它包含了以下要素:

謙卑 - 放下自我,不以高人一等的心服事他人。

敬畏 - 以尊重和崇高的心看待服事的對象,無論是人或神。

犧牲 - 為他人的需要擺上自己的利益和時間。

- 用憐憫和關懷的心來服事他人。

忠誠 - 以誠實和盡忠的心來事奉,不僅是外在的服事,也是內心的委身。

欣然順服 - 甘心樂意地服事,不以勉強的心來事奉。

取悅對方 - 盡全力想辦法取悅服事的對象,而不是自己。

綜合來說,事奉就是以一顆謙卑、敬畏、犧牲、愛心和忠誠的心,甘心樂意並盡全力取悅對方的服事。這種心態和行動,無論是服事人還是服事神,都是神所悅納的。


似乎這個工具的解說也十分全面,在「恩賜的事奉與恩典的事奉」(柯聯基 Jeremiah L. K. Cua)一書中也提及以上的描述,但作者把事奉作了一個非常鮮明的分野 ------「恩賜的事奉」和「恩典的事奉」。


事奉僅依賴恩賜但缺乏恩典,就如同失去靈魂的身體,這種事奉將無法獲得神的喜悅,並可能導致痛苦的結果。真正能討神喜悅的,是充滿恩典的服事。不幸的是,許多信徒的事奉均停留在「恩賜的事奉」階段。許多有恩賜的人,他們用神賜予的恩賜事奉神,但有時候他們僅關注恩賜,忘記了賜予恩典的主。在事奉成功時,他們就自滿自足;在遇到挫折時,他們會心灰意冷,甚至暫停或放棄事奉。


然而,「恩典的事奉」的起點也是「恩賜的事奉」,但並不在此停留。一個在恩典中事奉主的人,他不單依賴神的恩賜,而是會持續追求神,建立與神的關係,更明白神的旨意,就如葡萄樹的枝子不能離開葡萄樹,如同主耶穌所說:「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甚麼。」他知道自己是枝子,需要接受主的光照和修剪。梁帆鋒牧師常常在證道中提到:要知道神有時要大大使用我們之前,有機會要先「熔我、碎我、陶我、造我」,與陳活江牧師以往證道時經常言道《孟子》(節錄) 歐陽修「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不謀而合。


彼得前書第4章第10節說:「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Gift) 彼此『服事』」(這是恩賜的事奉);「作神百般『恩賜』(原文為Grace)的好管家」(這是恩典的事奉)。恩賜的事奉是事奉的起始;恩典的事奉則是事奉的更高境界,是生命成熟的事奉。


神以恩典救贖了我們,並賜予我們恩典。羅馬書12章第6-8節說:「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有時我們可能不了解自己從神而來的恩賜,事奉起來倍感吃力,所以我們要先了解自己擁有的恩賜(可參考「塑造主生命門徒訓練使命篇」的「屬靈恩賜考查表」),加上學習按照神的旨意及用神所賜的恩賜來專一事奉,這種事奉就是「恩賜的事奉」。恩賜來自生命的主,所以恩賜的事奉應該是生命的事奉。


然而,當一個人依靠恩賜而非賜恩的神時,這種依賴恩賜而非依賴賜恩的事奉,雖然也算是事奉,但卻是缺乏生命的事奉,不能持久的事奉。這種僅依賴恩賜的服事,可能會帶來一些問題,例如自我中心、自滿及失望;相反,「恩典的事奉」著重於依賴賜予我們恩賜的神,而不僅僅是依賴祂的恩賜,這種事奉的方式可以帶來謙卑、順服、堅毅並喜樂地持之以恆。如此,我們就不會那麼容易說「我事奉得十分疲倦,要唞一唞啊」、「我沒有這種能力啊,你找其他人吧」、「我冇時間啊,遲啲得閒啲先啦」等等看似合理的原因去推辭事奉的邀請或現有的事奉。


總的來說,「恩賜的事奉」和「恩典的事奉」都是重要的事奉方式,但是我們應該尋求的是一種更深層次的,以神為中心,並依賴神的「恩典的事奉」,願大家事奉得力及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