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的福分」


「他們走路的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祂到自己家裡。她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祂的道。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就進前來,說: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祢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妳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

路加福音十38~42


相信剛過去的12月,除了記念主耶穌的降生,大家也會數算2022年從主而來的恩典。筆者所參與的頌韻詩班也不例外,我們在12月最後一次的練詩也如常加入禱告分享時段,當天大家分享全年最深刻印象的經文,藉此互相提醒,而我就選取了「馬大與馬利亞」的故事(路十38~42)作為分享的經文。以往我以為這故事純粹教導我們不要像馬大為事奉忙亂,倒要像馬利亞「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沉默聽道(十42)。或許,大家又以為筆者想談論近年常提到的Doing(「作為」)及Being(「成為」)。相信大家都聽到膩,對「Being是好的」這說法基本上都予以認同,沒有懸念,只是現實始終都要有人Doing。說到這裡,那還有什麼值得討論?筆者認為「馬大與馬利亞」的故事正好為這帶出一些反思,讓我們從這經文中的深層意義來看看主耶穌如何教導「選擇那上好的福分」來實踐有Being的Doing


要了解「馬大與馬利亞」的故事,不能單獨去閱讀,必須要從上文下理去詮釋。首先馬大接待主耶穌,其實是承接著路加福音十章開首關於接待主耶穌差遣門徒70人出去傳道的事蹟。接待門徒代表接受門徒的宣講,而主耶穌更進一步將「聽從」門徒等同「聽從」祂自己(16)。此外,接待的目的並不在乎接待的服務質素,而是在乎聽從上帝的道。[1] 正如耶穌吩咐這70個門徒被接待時,人家預備吃什麼就吃什麼(8)。按此理解,馬大接待主耶穌本身是好事, 她也可能以為只要好好伺候就是「聽從」主的吩咐。然而,從主耶穌對兩姊妹的評價,似乎馬大的伺候出了問題,但問題是什麼?從故事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端倪,當馬大投訴馬利亞留下她一人伺候,並責備主耶穌「不在意」(十40),更著祂吩咐馬利亞來幫助自己時,主耶穌就指出她的問題。讀到這裡讀者或許會問,難道馬大要求馬利亞幫手是不對?其實不然,馬大並沒有做錯,她只是跟隨世俗常規,按當時猶太宗教體制女性應有的⻆色去伺候而已。[2] 筆者早前返祈禱會,剛好聽到相識廿多年的宣教士分享,說現今「極端正統猶太教」的男人仍會每天到宗教學校研讀猶太經典而不用工作,但女性則要工作照顧家庭。[3] 這讓我更明白主耶穌時代的處境,原來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祂的道」(十39),取了男性的⻆色,對當時社會常規來說是一件很顛覆的行為。那馬大錯在那裡?難道要像馬利亞一樣突破常規才是好?其實也不盡然,主耶穌說馬大「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十41),明顯指出她因忙於伺候而分心,以致沒有專心聽主的道。更諷刺的是,馬大「吩咐」她稱為「主」的耶穌替她辦事(十40下),以致主僕顛倒,這才是她問題的重點所在。


反觀馬利亞,主耶穌稱讚她「選擇那上好的福分」,何謂「上好的福分」?原來「福分」所指的就是上文「律法師試探耶穌」的故事中提到的「永生」(十25)。[4] 按律法師的說法,要「承受永生」就是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十27)。有學者認為主耶穌在上文以「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十25~37) 來帶出「愛鄰舍」的原則; 而「馬大與馬利亞」的故事則回應「愛神」的原則。[5] 那馬利亞如何實踐「愛神」呢?按這段經文的敍述,她突破當時世俗常規「在耶穌腳前坐著聽祂的道」(十39)。原來「在腳前」象徵服膺對方的主權,這是高舉主耶穌的行為。[6] 對馬利亞來說,宗教或社會的常規縱使是對的,也不能與主耶穌的主權比擬。因此,馬利亞尊主為大,就是放下一切,甚至突破社會及宗教的常規來服膺上帝的主權,專心一意聆聽主的話,這樣的伺候才是「承受永生」的「上好的福分」,也就是「…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十27) 的最佳演繹。[7]


從「馬大與馬利亞」的故事,主耶穌並沒有否定Doing,只是沒有正確Being的Doing就產生很大的問題。律法師可算是Doing的典範,他們並非省油的燈,從少就熟讀律法書,甚至嚴守613條口傳妥拉 (訓誨的意思) 的經典。所以說到Doing,我們與他們簡直是「差天共地」,但這些備受當時社會尊崇的宗教領袖,卻常被主耶穌標籤為「假冒為善」。主耶穌曾責備法利賽人過度高舉口傳妥拉是「離棄上帝的誡命、拘守人的遺傳」(可七8),可見律法師的Doing,雖然背後理念都是出於上帝的誡命,但過度詮釋變成人的遺傳,甚至離棄上帝的誡命,這樣的Doing只淪為「假冒為善」的Doing。今天,我們的Doing所引申出來的規則或者指引,其背後理念大都出於聖經的教導或教會傳統,但我們會否像馬大那樣,跟隨教會一向的「常規」去事奉,以為只要好好事奉就是遵守主的吩咐,甚至認定自己所作的都是對的,還吩咐上帝差派「工人」來幫助自己的事工,以致主僕顛倒?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看見,要選擇「上好的福分」,就是「坐在主的腳前」- 服膺上帝的主權,放下自我,專心一意聽從主的道,以致我們所作的Doing,都是符合上帝的旨意。說到底,就是要讀好聖經,不要被許多的事奉「思慮煩擾」而分心,我們才能有從聖靈而來的辨識能力,按聖經的原則時刻檢視自己的侍奉,究竟是高舉人的遺傳,還是忠於上帝的主權?究竟是為自己忙亂,還是真心竭誠為主?究竟敬虔的宗教行為叫自己的地位被提昇,還是叫人將榮耀歸于上帝?究竟是侍奉自己,還是侍奉上帝?弟兄姊妹,讀好聖經並沒有捷徑,與上帝建立關係也沒有速成班,這是我們每天持之以恆的操練,只有透過選擇這「上好的福分」去專心聽從上帝的道,才能幫助我們塑造能「承受永生」的Being,奠下Doing 的正確基礎。


[1] 孫寶玲著:《逆轉人生的上帝之子──路加福音析讀》(香港:基道,2005),頁198-199。

[2] 曾思瀚著:《天國演說家:從言說行動理論看路加福音》(新北市:校園書房,2018),頁317。

[3] 可參考〈哈雷迪猶太教〉《維基百科》,2022年12月21日,下載自< https://zh.m.wikipedia.org/zh-hk/%E5%93%88%E9%9B%B7%E8%BF%AA%E7%8C%B6%E5%A4%AA%E6%95%99 > 。

[4] 要了解「馬大與馬利亞」的故事,其實要了解上文「律法師試探耶穌」的故事。詳參曾思瀚著:《天國演說家:從言說行動理論看路加福音》,頁317。但這裡篇幅有限,不能詳細解釋經文的意思。簡單而言,律法師問主耶穌「…該做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十25),留意這裡的「永生」對於當時猶太人來說不是死後永遠的生命,而是以色列民承受神應許之地的永恆性。參陳偉迦:〈路加福音:規範性的宗教或心意更新的生命〉,《爾道自建》2018年10月靈修文章,頁40。2020年5月2日,下載自https://www.abs.edu/site/assets/files/2011/201810_7-12.pdf ,而馬利亞「上好的福分」的「分」原來就是指以色列在迦南地所承受的那一份土地,兩者明顯是有關連。詳參陳偉迦:〈路加福音:專注主的話-人心真正扭轉的基礎〉,《爾道自建》2018年10月靈修文章,頁42。2020年5月2日,下載自https://www.abs.edu/site/assets/files/2011/201810_7-12.pdf。聽完律法師的說話,主耶穌就以「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來回應,帶出愛神愛人中「愛鄰舍」的原則。主耶穌這比喻明顯帶有顛覆性,因為撒瑪利亞人與以色列人為世仇,根本不可能成為鄰舍,但比喻中的撒瑪利亞人竟然比起當時猶太宗教體制中的宗教領袖 ,更能實踐律法書上「憐憫」這最基本的善行。反觀祭司和利未人按著他們遵守的律法視落在強盜手中被打得半死的人為不潔,因此沒有接觸他,更遑論救治他,參曾思瀚著:《天國演說家:從言說行動理論看路加福音》,頁314。主耶穌要律法師效法的不是撒瑪利亞人,而是那落在強盜手中的人,因他的遭遇使他「被」走出猶太宗教體制錯誤的觀念,明白世仇的「好撒瑪利亞人」才是他的「鄰舍」,這才能承受上帝在末世所建立的天國群體,得著永生的「分」。鮑維均著:《普天註釋:路加福音》(香港:天道,2019),頁162、165。

[5] 鮑維均著:《普天註釋:路加福音》,頁165。

[6] 曾思瀚著:《天國演說家:從言說行動理論看路加福音》,頁317。

[7] 陳偉迦:〈路加福音:專注主的話-人心真正扭轉的基礎〉,頁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