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與慈惠’


在第三波疫情期間,教會本著基督的愛及對信眾的關懷,透過長青部及關顧部向有需要肢體派發防疫包、愛心包及資源包。感謝神!由七月下旬籌備至八月初派發,在短短兩、三週內完成,受惠人數接近一百位。當中逾半為長者,兩成為牧愛中心劏房戶及無家者人士,所需款項約為一萬元,全數由去年復活節所籌集「四十天與貧苦者同行」的款項撥出。


今次派發防疫包、愛心包可歸為教會‘慈惠’事工範疇。論及‘慈惠’,不期然聯想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教會在香港派發奶粉、罐頭食品、贈醫施藥等救濟工作。為何教會要做慈惠工作?「慈惠」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詞語,與我們的信仰核心有密切的關係。在聖經中「慈愛」與「恩惠」等字眼經常出現,常用來描述神的屬性及作為,如:「耶和華有恩惠……大有慈愛。」(詩145:8)「耶穌動了慈心」(可1:41),「主耶穌基督的恩惠,神的慈愛……」(林後13:14)。舊約聖經常用慈愛、恩慈、憐憫、良善、恩惠、恩典等,來形容神的屬性。摩西五經亦提醒人要關懷城中孤寡及寄居者:「你在田間收割莊稼,若忘下一捆,不可回去再取,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這樣,耶和華─你上帝必在你手裏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與你。」(申24:19)彌迦先知更宣告:「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6:8)新約時,使徒約翰更明確地指出「神就是愛」(約14:8)因此,我們作為神的兒女就應該有祂的樣式,活出祂的慈愛和恩惠的樣式。所以「教會可以沒有慈惠部,但不能沒有慈惠事工,因為慈惠是基督的本質,也是祂的作為;基督徒可以沒有慈惠的崗位,但不能沒有慈惠的心腸及行為,因為慈惠是聖靈的果子,是生命的流露。」[1]

初期教會時,有人因看見寡婦在日常供給上被忽略而向使徒發怨言。試想使徒要處理的事極多,不單要講道、教導、衛道、又要牧養、照顧眾多信徒的生命成長,那裡還有時間處理膳食事宜呢?面對群眾發怨,使徒卻沒有作出責備,反之尋求解決的方法。於是,十二使徒叫眾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們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大眾都喜悅這話,就揀選了司提反……腓利、伯羅哥羅、尼迦挪、提門、巴米拿……尼哥拉站在使徒面前。使徒禱告了,就按手在他們頭上。」(徒6:2-5)這七位執事就負責管理飯食,解決寡婦之需,在慈惠的事上作了美好的見證。

如此說來,是否看見別人有需要時,就全交由教會處理呢?信徒在慈惠之事上有何責任呢?正如上文提及:「基督徒可以沒有慈惠的崗位,但不能沒有慈惠的心腸及行為……」雅各說:「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雅4:17)此外,當面對家人需要時,亦應謹記保羅對我們的提醒:「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裏的人,更是如此。」(提前5:8)「信主的婦女,若家中有寡婦,自己就當救濟她們,不可累著教會,好使教會能救濟那真無倚靠的寡婦。」(提前5:16)盼望信徒能留意個人在家中的責任,深願我們「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來10:24)惟願恩主開我們的眼睛,以致我們能看見別人的需要,並能存憐憫的心,向他人作出適切而具體的關懷。


禱告

  親愛天父我們感謝祢!因為祢是滿有慈愛恩惠的神,祢不單看顧孤兒寡婦,又看顧寄居外邦及無家可歸的人。縱然人在貧窮、病患、軟弱之中,祢仍然施恩憐憫他們,為到我們有這位充滿憐憫和恩典的神作我們的父而獻上感謝。求祢賜我們愛心和力量,把祢的恩惠延伸給更多有需要的人,使他們在缺乏中經歷祢的供應、在軟弱中經歷祢的扶持、在患難中經歷祢的拯救,使他們從內心中向祢發出讚美與感謝。奉靠我主耶穌基督得勝之名禱告,阿們。



[1]鄺士山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慈惠部網頁